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国际社会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任务
文|谢铭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党和国家长期以来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了,我们解决了挨饿和挨打的问题,但是仍然没有解决挨骂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国际传播能力显著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显著提高,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国际局势对中国的快速发展存在诸多“杂音”“噪音”。因此,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国际社会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任务。
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重要意义
塑造中国国际形象的迫切需求。在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已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一直以来,中国形象的建构很大程度上仍是以“他塑”为主,而非“自塑”,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理念、中国政策的曲解与误读。当前,由于西方媒体一直以来在国际传播中占有主导地位,发达国家通过操控新闻媒体资源,设定有利于西方国家利益的议程框架对中国形象进行“他塑”,通过贫穷落后等虚假叙事来影响国际声音,甚至利用重大事件报道来抹黑中国形象。因此,只有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才能牢牢把握国际话语主导权,积极从“他塑”转变为“自塑”,纠正国际社会认知偏差,把中国理念有效传播世界。
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明国际影响力,是当前加快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近年来,虽然LABUBU、李子柒和《哪吒之魔童闹海》《黑神话:悟空》等众多IP得到海外市场好评,但我国仍面临国家传播过程中的诸多困境。例如,国际传播主体能力有待加强,国际传播渠道有待整合,国际传播内容有待丰富,国际传播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也导致中国故事难以实现分众化在地化精准化传播。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保障。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华文明是璀璨多彩的世界文明中的重要瑰宝,其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社会伦理以及治世之道,对当今纷繁复杂的国际问题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中华文明在当今世界文明交流交往中,呈现出诸如国风动漫、文创产品、网络游戏、原创短视频等多样化的实践样态,展现出更强的艺术魅力与更深刻的时代价值。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华文明才能被更多的国家了解,才能增进价值认同,实现“美美与共”。
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有效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传播工作得到有力发展,从指导思想、制度改革、传播主体、传播内容等方面有效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首先,从指导思想上,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引。习近平总书记以全球视野看待文化建设,强调革新国际传播理念与方法,积极构建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三大全球倡议”等融通中外的重要理念,获得世界广泛认同。
其次,从传播主体上,中国逐渐形成立体多元、协同联动的对外传播格局。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传播主体日益呈现多样性态势,越来越多的传播主体愿意并积极参与到国际传播特别是网络媒体对外传播中来。
再者,从制度建设上,中国积极改革与创新国际传播制度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深化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通过积极解决政策机制瓶颈,从人事制度、财务制度、外事制度以及宣传管理制度等方面完善加强。同时,各省各地也着力对国际传播工作做了很多尝试,富有成效。例如,广东四大国际传播平台上线就是广东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重大创新。
最后,从传播内容上,中国故事主题丰富,内容多样,资源巨大,是国际传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从时间维度上,既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弘扬中国精神和时代价值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有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故事。在主题分布上,中国故事蕴含家国情怀、人文关怀、家庭建设、全球治理、自然环境等主题内容,契合国际性话题表达。近年来,不同类型的文化符号陆续在海外“出圈”,除了大熊猫、武术等传统文化符号,诸如打铁花、英歌舞、扒龙舟等非遗逐渐成为新时代国际传播的文化符号,受到国际追捧。
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实现路径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国际传播体系。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指引,转变国际传播理念。成立专项领导机构有效整合国际传播资源,加强不同部门协同联动,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统一指导开展国际传播。要制定中长期国际传播发展战略规划,形成各部门合理分工、有序推进的强大合力。要完善国际传播体系,做好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设、新闻媒体体系建设、人才队伍体系建设等,共同推动国际传播格局创新发展。
创新国际传播,转变叙事话语方式。要加强多元主体协同叙事,联合主流媒体、自媒体等不同主体讲好中国故事。要综合运用情感叙事、个体叙事、民间叙事、网络叙事等叙事手法,讲好中国故事。要积极挖掘符合现代叙事价值的故事素材或文化符号,创新话语表达方式,推动叙事话语的创新性发展。例如,利用网络媒体平台实现话语转变,用年轻化生活化的叙事话语拉近距离,选择适合大众化传播的网络话语、图像话语以及多模态话语等增强话语传播吸引力。
发展文化产业,丰富媒体传播渠道。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大力度保护与发展历史博物馆、历史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推动电视电影、文创潮玩、网络媒体等现代文化产业发展。要善于“借船出海”,借助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媒体,传播中国故事,发挥海外社交媒体传播优势,扩大受众范围,增强用户黏性。要利用国内新兴社交媒体影响力,通过图像、视频等视觉化手段讲好中国故事。要探索多样化传播渠道,积极拓展短视频、社交媒体、网络游戏、电视电影等传播媒体矩阵,多种渠道相互补充,形成强大传播合力。
数字技术赋能,提高国际传播效能。要积极利用数字技术,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创新文化传播形式,打造沉浸式互动式传播场景,增强受众“在场”体验,利用数字技术重塑传统文化的审美体验,实现数字技术融入中国传统美学,提高大众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要运用算法推荐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传统文化的精准传播和个性化体验。要创作叙事素材,打破时空限制,增强情感共鸣。要加强数字叙事,生产更多具有故事性的传播文本,增强播放流量。要利用大数据与算法进行议题设置,实现精准传播。
【本文责编】李育蒙
【频道来源】南方+客户端观点频道
中国十大杠杆配资公司,360配资网,炒股配资网站拾必选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