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宣布在2025年第一季度发现38处新矿藏,其中包括19吨黄金与超2000万吨富含稀土金属的矿体,震动全球资源市场。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和高端制造依赖关键矿物的需求上升,哈国正试图凭借此轮发现跻身全球稀土产业“第三极”。
图片来源:ssbcrack
本文是中亚产业研究“哈萨克斯坦生意经”系列第341篇,深度介绍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及周边国家(阿富汗、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蒙古、巴基斯坦)投资、贸易和工程建设领域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产业趋势、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和潜在交易机会。
黄金与稀土并举
根据《矿物》杂志报道,此次发现为哈萨克斯坦近年来地质勘探工作的重大成果。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矿床位于距首都阿斯塔纳约261英里处的扎纳地区,蕴藏超2000万吨含钕、铈、镧和钇的稀土矿体,平均稀土含量每吨达700克。
展开剩余66%此外,还发现了19吨黄金储量,强化了该国贵金属资源地位。
哈国工业与建设部预计,这一资源组合将大幅提升国家在全球关键原材料供应链中的战略影响力。
有望成全球稀土第三极
如果勘探结果最终证实并进入商业化开发,哈萨克斯坦或将跻身全球稀土储量前三,仅次于中国和巴西。
这一突破在全球稀土供应高度集中的背景下意义重大——目前全球90%以上的稀土加工能力集中在中国,美国地质调查局此前甚至未将哈萨克斯坦列入主要稀土来源国名单。
本轮发现源于哈国自2025年起实施的地质勘探加速计划。
国家地质调查局(JSC)主席Yerlan Galiyev表示,勘探目标覆盖220万平方公里国土,并结合卫星成像、地球物理建模与传统地质技术,提升发现效率。
据统计,2018至2024年间,哈国共吸引4240亿坚戈地质投资,2025年再追加1060亿坚戈。
此外,政府还与芬兰地质调查局合作推进地质数据数字化,以优化钻探决策。
由资源出口向本地产业延伸
不同于过去“挖矿—出口”模式,哈萨克斯坦政府正谋求通过与意大利、韩国、中国等国家的合资合作,引入采选技术和资本,推动本地化加工与制造,提升资源附加值。
初步承购协议(offtake agreements)预计将在下一阶段提供项目融资支持,特别是稀土冶炼及分离设施的建设。
这类设施技术要求高、投资密集,被视为全球稀土供应链的核心瓶颈。
环保与能源政策并存风险
如此规模的开发也引发环境担忧。深度达300米的矿体开采将对水资源管理、尾矿处理和土地修复提出严峻挑战。
此外,在38个新矿藏中还包括褐煤资源,这可能对哈国的长期脱碳战略构成冲击。
虽然褐煤可用于保障电网稳定性,但若缺乏清洁配套技术,其大规模利用将难以兼顾气候承诺。
哈萨克斯坦正站在战略资源转型的十字路口。
这一轮黄金与稀土的重大发现,为其带来进入全球高科技供应链的机遇,但真正的价值释放取决于能否妥善平衡开发、加工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复杂博弈。
作者:中亚产业研究
提示:本文著作权归原创作者中亚产业研究所有,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
发布于:广东省中国十大杠杆配资公司,360配资网,炒股配资网站拾必选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