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研究院研究员、上合组织观察员)
法国前总理贝鲁刚递交辞呈,总统马克龙就任命39岁的前防长勒科尔尼为新总理,他也成为法国两年内第五位总理。勒科尔尼因其忠诚度、专业性和与法国右翼的良好关系而成马提尼翁宫新主人。但他能否解决目前法国高债务与财政失衡、政治碎片化等问题,特别是消除经济竞争力下滑的深层次问题,将成为其任期能否持续的关键,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回看过去几年,法国总理的位置貌似成了“烫手的山芋”,两年内更换了五位人选,这里既有法国史上最年轻的,也有最年长的总理,既有女性也有男性。2024年1月,法国史上第二位女总理博尔内宣布辞职;同年7月,法国史上最年轻的总理阿塔尔宣布辞职;同年12月,法国最年长的总理巴尼耶也宣布辞职。一年内三位总理辞职,几乎赶超了日本首相更换的速度。
与前任总理巴尼耶一样,74岁的贝鲁也是因削减政府财政预算赤字而被投票下台的。此前,贝鲁正是为解决巴尼耶的财政预算问题而上台,在经过艰难的周旋,最终拿出宪法条款,不经国民议会投票而强行通过了2025年财政预算案。
针对更严峻的2026年财政预算案,面对不断飙升的法国政府的赤字率和债务率,法国总理不仅要考虑削减财政支出,还要解决增加税收收入的问题,加税叠加减少两个公共假期的措施,引发许多民众不满。
贝鲁出人意料地发起信任投票,试图将预算案和信任案捆绑在一起进行投票来“闯关”,但此举可以说是铤而走险,其削减法国财政预算的努力仍然以失败告终。去年法国突然解散议会提前大选,选出的竟是左中右“三足鼎立”的史上最分裂国民议会。三大派没一家能赢得半数以上席位,本来现任政府以为可以联合狙击极右翼,结果却因极右翼的表现突出而令其执政更加困难。
法国政府所面对的财政困境与法国长期以来所奉行的高福利政策也是密不可分的,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福利支出增加起来容易,而需要削减时却难上加难。总理的频繁更换背后除了法国政治的碎片化之外,经济持续低迷,政府财政面临不可持续性更是重要底层原因。
讨论法国财政失衡问题需要再往前追溯半个世纪。以2001年为界把法国近半个世纪时间分为两半来看,如果说在本世纪之前的26年里,法国政府债务率还能算是勉强过关的话,那么本世纪以来的24年里,法国的联邦政府债务可以说是如脱缰野马一般,只升不降,而且债务率均已超过了60%的国际警戒线,而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明确规定欧元区政府的赤字率和债务率分别不能超过3%和60%。
仔细来看,法国政府债务有两段直线飙升的时期,一是2009年欧债危机期间,法国联邦政府债务率从2008年的69.8%,拉升到2009年的84.1%。如果说欧债危机时期,法国还有要与德国等欧元区火车头拯救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债务的理由,那么第二阶段法国债务率的攀升就只能找自己的问题了。2019年,法国政府债务率平缓增加到98.2%,但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爆发的一年间,法国政府债务率已攀升至114.9%的历史高位。尽管后来有所回落,但基本都维持在110%以上,而且2024年,法国政府债务率又回升到113%的高位上。与之相对应的,法国政府的赤字率在2009年达到了7.9%,2020年则进一步上升到8.84%的历史高位。尽管近年法国政府赤字率有所回调,但是都高于3%的国际警戒线,2024年仍然处于5.8%的阶段高位。
作为欧元区的成员国,分散的财政政策和统一的货币政策,让法国难以通过货币政策来解决财政问题。由此,债务问题成了法国经济治理的难题,短期内几乎无解。
从2012年至今的十多年时间里,除了2022年因全球新冠疫情带来的数据反复外,法国经济增速始终在1%左右匍匐前进。由此也不难看出法国总理更换频繁的底层逻辑。
此次上任的新总理勒科尔尼被视为马克龙忠实的追随者,也能符合马克龙执政重心之一,应对俄乌冲突的需要。但面对经济不振和民众对政府削减高福利的抗拒,如何解决困扰法国半个世纪以来的财政失衡问题,或许才是勒科尔尼能否坐稳总理位子的关键所在。
中国十大杠杆配资公司,360配资网,炒股配资网站拾必选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